首页 大会议程 分会场一

科技赋能,智测未来——工程测量高精尖技术与格物匠心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2日 来源: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分会

图片1.png

主 持 人

微信图片_202211221121175.jpg

主持人:邹进贵 

单位: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职务:副院长、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分会副主任委员

个人简介: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注册测绘师,中国测绘学会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个人先后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珞珈抗疫·线上教学十大人物,武汉大学本科优秀教学业绩奖,武汉大学十佳导师,武汉大学十佳教师等荣誉称号,入选武汉大学党员好故事,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参加国家和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主要从事精密工程测量与变形监测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各类国家、省部级和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南水北调等重大社会服务项目50余项,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10项,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参与了《大国工程测量创新与实践》、《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等专著和规范的编制工作。

主 讲 人

微信图片_202211221121173.jpg

主讲人:郭仁忠

职务/职称:深圳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个人简介:地理信息工程专家。现任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广东省粤港澳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市规划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兼职教授。

报告名称:智慧城市工程逻辑与研究范式

报告摘要: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和治理的新模式,城市信息化的新阶段。如何规划和建设智慧城市,不同领域的专家往往有不同的认知和解读。

本报告在分析智慧城市架构体系的基础上,基于智慧城市的层次结构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工程逻辑,重点阐述了三维城市模型的基础支撑作用及其关键技术,并进一步讨论了智慧城市应用创新的研究范式。

微信图片_202211221121174.jpg

主讲人:李清泉

单位:深圳大学

职务/职称:党委书记、教授

个人简介:博士生导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测绘学会副理事长,Urban Informatics 亚太主编。长期从事多学科交叉的动态精密工程测量和空间信息智能感知的理论、方法与装备研究,推动精密工程测量从“静态到动态”、“离散到连续”、“人工到智能”的转变,促进了测量学科的创新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出版专著6部,授权发明专利60项,PCT专利10项,发表SCI论文230篇,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全国创新争先奖,国际移动测量杰出贡献奖等,Google H-Index 66,引用超1.8万次,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报告名称:动态精密工程测量方法与应用

报告摘要:地针对我国现代发展阶段对工程测量的应用需求,基于工程测量基本理论方法,梳理了现代精密工程测量面临的应用场景多变、测量对象多样、测量数据多源等挑战与问题。结合近年来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的发展,研究并构建了从测量需求到装备研制,从数据采集到数据处理的动态精密工程测量方法和技术体系。实现工程测量技术从静态到动态、从离散到连续、从人工到智能的转变。最后,介绍了动态精密工程测量技术在交通、市政、水利等基础设施安全运维方面的重要应用。

微信图片_20221122113526.jpg

主讲人:石德斌

单位: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职务/职称:测绘地理信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建造与测评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综合检测监测实验室主任,正高级工程师

个人简介:全国工程测量工匠,注册测绘师,中国铁道学会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铁设资深专家。四次评定为中国铁设(原铁三院)先进生产者,获得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一次,获得首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专项基金奖的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杰出人才奖。

主持项目获得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1项;中国测绘学会优秀测绘工程金奖3项、银奖3项;铁道部优秀勘察一等奖2项,天津市优秀测绘一等奖3项。科研创新成果获得中国测绘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中国铁道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参编《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市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和《中低速磁浮交通工程测量规范》,主编《磁浮轨道交通工程测量标准》。出版专著《中国高速铁路精密测量实践与创新》。参编公开出版的《铁路工程测量手册》和《大国工程测量技术创新与发展》。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报告名称:轨道交通工程智能勘测与检测监测新技术

报告摘要:随着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数字技术的发展、加快成熟和商业转化,智能技术和方法正广泛影响及应用在各行各业。我国铁路轨道交通领域向数字、智能、智慧转型升级。本报告与业内同行交流我们在轨道交通智能测绘和检测监测方面开展的研究和项目实践工作。将多项智能测绘技术应用于轨道交通设计、施工和运营各阶段,通过云平台对各个阶段的数据进行存贮、管理、分析和应用,同时为下序多个业务级平台提供数据支撑。我们以“3S+到4D+”为主技术路线, 3S技术(RS/GIS/GNSS)融合AI、区块链技术实现智能测绘,融合5G技术实现实时传输,融合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实现云端智能解算和分析,最后实现“4D+”的4D产品和相关服务及解决方案。

微信图片_202211221121176.jpg

主讲人:王海城

单位: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职务/职称:副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博士,注册测绘师

个人简介: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二层次人选,河北省测绘青年科技带头人,最受关注科技创新人物,全国首届工程测量工匠。

长期坚持在生产科研第一线,致力于新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应用,主持南水北调中线及河北省配套工程、雄安新区建设等4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工程的测量与安全监测工作,研发了《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内外业一体化系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测量软件集成系统》等多套软件系统,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获全国优秀测绘工程金奖2项;银奖1项;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2项;中国测绘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省(部)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20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22篇;出版专著3部;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10余项;参编水利行业规范2部,河北省地方标准1部。

报告名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测量集成系统研究与应用

报告摘要:本报告首先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概况,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测量技术状况及面临的难点和挑战,继而通过平面类测量集成技术、高程类测量集成技术、线路测设与征地测量数据处理、断面测量与工程量计算一体化以及沉降分析与预测分析等五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测量技术研究重点,并提出了解决思路。

微信图片_20221122112117.jpg

主讲人:肖根旺

单位: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职务/职称:设计分公司副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

个人简介:注册测绘师,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技产业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长期从事大跨径悬索桥、斜拉桥、拱桥等桥梁工程测量工作;获中国测绘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全国优秀测绘工程金奖 3 项,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6 篇,获国家授权专利21 项。

报告名称:千米级超大跨径斜拉桥施工监测技术

报告摘要:千米级超大跨径斜拉桥跨度1000米左右,塔柱高300余米,主塔墩离岸几千米,施工测量精度要求毫米级,监测难度大。主塔墩巨型沉井有十几个篮球场大小,下沉和接高过程中,姿态不易监测;远岸水中墩跨河宽度大,沉降观测评估难度大;超高塔柱受高空气象影响、变形敏感,塔柱轴线垂直度测量精度难以控制;大跨径大节段钢桁梁,组拼安装几何关系复杂,架设合龙变形影响因素多。

基于这一挑战,本研究基于平面、竖向位移测试系统和云平台,监测沉井施工姿态;采用超宽水域精密跨河水准测量技术,解决远岸水中墩沉降观测问题;基于锚固结构快速精密定位测量技术,克服超高塔柱受高空气象影响、变形敏感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基于塔柱轴线垂直度测量技术,保证塔柱轴线满足设计要求;研制钢梁拼装测量装置,实现超大跨径钢梁精密合龙。

微信图片_202211221121171.jpg

主讲人:王永杰

单位:星际空间(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职务/职称:大数据中心主任,正高级工程师,博士

个人简介:主要从事测绘地理信息、三维数字技术、“时空大数据+”智慧场景服务研究与建设工作。作为核心人员主持和参与10余项大型工程项目、9项局级及以上科技课题研究,发表科技论文15篇,获得省部级奖项10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13项,参编科技专著1部。

报告名称:实景三维在城市更新全周期应用中的探索与实践

报告摘要:以实景三维为空间底板,面向城市更新,构建拥有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和信息维度的更新片区信息模型,然后利用城市更新全周期数字化管理平台,以二三维一体化模式将片区实体信息进行集成化展示,从地上、地表、地下三个维度,按照时间轴直观了解片区发展脉络,为实施片区更新提供数据基础。本报告从城市更新片区现状调查、体检评估、规划设计、项目审批、建设实施和运营管理全生命周期角度,探讨利用数字化手段服务城市更新行动,助力挖掘城市存量土地潜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微信图片_202211221121172.jpg

主讲人:杨光

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务/职称: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

个人简介:博士,注册测绘师,长期从事卫星导航定位和精密工程测量相关领域研究应用工作,受聘担任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理事,广东省科技咨询专家、广东省勘察设计行业专家、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

近年来获得行业科技进步奖30余项、优秀工程奖20余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取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2016年摘取国家专利奖。荣获“广州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并入选广州市“121”高层次人才后备梯队。

报告名称: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建设全流程综合测量探索实践

报告摘要: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先进、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际机场之一,也是全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其建设与扩建工程难度巨大、意义重大。项目的综合测量涉及T1航站楼的验收运营、T2航站楼及附属建筑物扩建,工作内容涵盖地形测绘、用地报建、工程测量等全流程,具有服务链条流程长、工作内容多、工期紧任务重、现场制约多等系列问题。

项目针对工程难点,积极采用激光扫描等新技术应用,取得了较好成效。本报告从背景概况、原航站楼竣工测量、新航站楼扩建测量、项目实施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总结,梳理总结了测绘实施思路与技术路径,希冀对同仁的相关工作有所借鉴。